救世會期刊

2024-01-01
2024 1月期刊|從縫隙中長出的花,堅韌且美麗



沛蓁母子剛結束緊急安置,救世會提供經濟補助及心理關懷,協助尚在重建生活秩序,沒有穩定收入的沛蓁,能維持基本生活,並感受社會的溫暖支持;社工也準備了安撫玩偶給2個小朋友,讓壓力下成長的他們,透過玩偶的陪伴力量,安撫內在的焦慮不安。沛蓁脫離親密關係暴力不久,帶著孩子展開全新生活。

「施暴者是前夫」,向社工談起生命裡的風暴,沛蓁神情雖然淡定,語氣透露焦躁。「我們交往時間不長,因意外懷孕而結婚。他經常對生活小事不耐煩,破口大罵或破壞物品是家常便飯,產前的語言暴力最讓我害怕……」弟弟從房間出來,打斷了談話,他抱著安撫玩偶跟社工說了一句「很喜歡這個娃娃」,就跑去找姐姐玩。沛蓁回頭繼續道:「……他最常威脅我,若不是懷孕不能打,不然一定打到我聽話。」

很多人問,為何不離婚?「離開他,我不知道要去哪裡。」從沛蓁的回答,可知這個問題戳中她的痛點。她很想脫離這段婚姻,家暴事件傷害的不只她,包括大女兒,但當時的沛蓁還未強大到足以保護自己跟小孩,每當下定決心想要勇敢時,成長的創傷就下意識地隱隱作痛,縮回到怯懦的「小沛蓁」。

小沛蓁個性敏感,很早就察覺父母對她及哥哥的態度大不相同。在這個家,哥哥是父母生活的中心,所有關愛都圍繞著他,被忽略的小沛蓁好想融入他們,漸漸地會用討好的方式,換取關心與接納,怯於表達真實需要,擔心破壞脆弱關係,對於人際關係的衝突,她害怕面對,也不知如何處理。創傷在她心裡撞擊出坑洞,自信、勇氣、安全感、自我價值都掉落洞中。

能夠從婚姻解脫,是爸爸出面。

沛蓁躊躇很久,鼓起勇氣向娘家求助,但沒有把握家人是否願意挺身而出,也做了繼續忍受家暴的最壞打算。她記得,他們在了解所有狀況後默不作聲,時間在沛蓁心裡過得好慢,開始覺得難過,但又習慣難過的感覺,後來爸爸打破沉默:「我本來就不贊成這個婚事,妳選擇的就自己負責,但看在孫女還小,這次破例幫妳處理,以後再有什麼事,像個大人,自己扛起來。」沛蓁向爸爸道謝,內心卻無比難受,難受爸爸出面好像是給她恩惠,而不是出於愛。

原以為離婚後,跟女兒終於能遠離恐懼,沛蓁卻發現自己懷孕了,是婚姻關係內受胎的孩子,她形容痛苦感像被重摔落地般,糾結著是否要告訴前夫。婚後的沛蓁長期處於經濟弱勢,如今好不容易做好獨力撫養女兒的準備,第2個孩子的報到,加重了撫養壓力,讓沛蓁預備好的決心崩解,做出錯誤的決定。

沛蓁天真的認為,只要與前夫約法三章,彼此只是共同照顧孩子的同住關係,沒有婚姻約束,他就不會施暴。事實上,沛蓁跟前夫在權力上的不對等,沒有因婚姻結束而改變,反而沛蓁尋求離婚,被前夫視為權勢的挑釁而懷恨在心,同住期間的暴力行為更變本加厲。最後是什麼讓沛蓁強悍起來,尋求法律的保護?是6歲女兒為了保護她,用小小身軀擋下父親失控拳頭的那一幕。

風暴遠離了,如釋重負的她,有了重整自己的機會:「過去我的痛苦是一團亂的存在著,我沒能力將混亂梳理好,常在飽滿的傷痛中尋求縫隙呼吸,這段時間我誠實面對內在舊傷,一點點修復它,這樣才能長出力量保護我的孩子。」家訪結束,沛蓁對社工的陪伴傾聽表達感謝,她感到自己被真心對待。

人生的考驗重重,而沛蓁的生命力,像一株縫隙中生長的花朵,堅韌且美麗。

 


   
本期所有文章
 





回上頁   |   下一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