救世會期刊

2022-05-04
2022.5月期刊:情緒幫幫忙—淺談協助兒童調節情緒


不曉得大家和自家小孩或其他兒童互動時,看到他們情緒大爆炸會有什麼感覺或反應呢?例如,不讓他買零食,就躺在地上打滾、哭鬧。他們這樣也算正常。因為孩子的大腦還在發展中,由於他們表達上的限制,又混雜他們在面對自己的需求,或環境、照顧者的變化等狀況充滿混亂感、限制感、未知感、焦慮感。他們可能期待事情好好的、順利的、都是愉快的,卻因無法如願而感覺挫折、恐懼、生氣……。他們可能因為畫的圖被破壞,就覺得完蛋了、沒救了。也可能因為你沒聽懂他其實想喝牛奶,而不是換尿布,而一直哭。當然,孩子會因為年齡、能力增長,而變得較容易溝通,但這些過程,仍然需要我們協助,例如讓他們知道還可以怎麼辦。
 
如果孩子年紀0-1.5歲時,透過非語言(如臉部表情、身體接觸)調節方法是首要的,協助他們調節情緒並與他們情感連結,例如平常透過感覺統合方式讓孩子的身心狀況較為穩定;事件發生時擁抱、安撫,或是使用一致性的表情、語言傳遞訊息。如果孩子理解能力較成熟(通常1.5歲即可開始練習),可以教孩子認識情緒。說明每種感覺通常會出現的情境,並詳細描述它們的特徵,讓孩子知道每當有情緒時,你可以告訴別人你現在的感覺。
 
藉由跟孩子一起看無字的繪本,告訴孩子書中所描述情緒的名字,並把這個情緒和孩子的生活經驗連結起來。第二步,可以「檢視情緒」,例如使用情緒溫度計,或是語言,協助孩子檢視自己的狀態。如果孩子能力再好一點,還可以涵括身體感官知覺、想像畫面。第三步:練習放鬆、塑造思想,並可培養他們的同理心,瞭解他人的觀點與需求。
 
分享那麼多,主要是想傳遞:「孩子的情緒並不可怕,耐心總是會有方法的」,希望在教養這條路,可以與大家持續共同努力!



閱讀本期其他文章
永遠的避風港
家事小尖兵
育兒指導支持服務—新手父母的好幫手

 





回上頁   |   下一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