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:::
臉書分享 line分享 X分享 複製網址

從日常小事,培養孩子一生受用的價值觀

生活中會面對很多選擇,選擇的背後,其實反映的是每個人的「價值」判斷。價值觀是一種內建於心中的準則,它幫我們篩選訊息,影響我們的判斷跟行動,越了解自己的價值觀,越可能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。家庭是培養價值觀的起點,家長是孩子初始的學習對象,如何扮演好陪伴與引導的角色,是父母很重要的責任之一。小傑的父母就是把握每次的「機會教育」,慢慢教小傑懂得一些事。

小傑有一次下課,急著去合作社買飲料,撞倒同學,卻沒有停下來關心。媽媽知道後沒有直接責罵,而是利用在家裡搬動東西時「不小心」輕碰到小傑,媽媽立刻道歉並關心他有沒有受傷,之後才輕聲提醒:「一句對不起,能讓人家心裡舒服很多。」從隔天小傑去跟同學道歉,就知道他懂了什麼是「同理心」。

高中時期的小傑開始在意外表,常吵著要買昂貴的潮牌鞋。爸爸沒有直接拒絕他,而是帶著他了解家庭開銷,並分享自己年輕時打工存錢買鍾愛物品的經驗,進而鼓勵他透過零用錢規劃或假日打工來購買。雖然剛開始小傑很不情願,但當他憑自身努力買到鞋子時,他理解了「妥善支配,理性消費」的重要。

培養孩子的價值觀,並非一次性說教就能形成,而是透過父母言行相符的榜樣,生活中的大小事,一點一滴內化在孩子心裡。當父母願意把握日常發生的事件,用理解與行動陪伴孩子成長,即能幫助他們逐漸建立自己的價值信念。

立即捐款
回到上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