昶昶是救世會學前啟蒙服務的孩子,學齡前兒童發展篩檢中,在語言、認知、肢體動作等領域的發展較為落後,日常表現上,他不太懂得與人互動,很少主動以口語表達需求,我們針對昶昶需要協助的部分,由社工偕同教保老師到宅提供引導與練習機會,並教導家長跟孩子互動、訓練的技巧,持續協助孩子進步。
經過半年多的啟蒙學習,昶昶有些不一樣了。
昶昶喜歡玩發條玩具車,轉緊發條,看車子自行跑動,他會很開心。有次上課,看到老師拿出玩具車給妹妹,他立刻以尖叫、指著車子的方式,表達想要玩的意思。老師走向他、蹲下來,問昶昶「是不是想玩發條車」,昶昶發出「嗯嗯」聲,老師帶著他走近妹妹,請他看著妹妹說「我要玩」,當昶昶說出需求,妹妹將車子遞給昶昶時,老師再教昶昶說「謝謝」。
之後,不論昶昶想要玩遊戲、吃東西,老師都會適度的堅持,他必須開口說,才會回應他的需求,看似簡單的要求,其實是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機會,從單音應答,到說出需求、說出謝謝,都是昶昶持續努力而來的進步。
昶昶的語言發展較同年齡緩慢,會仿說,較少主動開口,社工及老師有時會以旁白情境的方式與他對話,例如老師會拿出昶昶喜歡吃的餅乾對昶昶說「餅乾好香唷,看起來好好吃,好想吃餅乾,昶昶要吃餅乾嗎?」或他想要玩泡泡,老師會說「泡泡飛好高,哇泡泡破掉了,我們再玩一次,昶昶一起說『泡泡』。」引導他說話。
閱讀繪本,不僅能擴展生活經驗、認識日常事物,也是互動的好時機。老師初次與昶昶共讀時,受限於昶昶專注力短暫,對故事及圖像的理解也有限,無法了解故事內容而分心想要離開。老師先以有聲書引起昶昶的注意,昶昶會主動去按喜歡的聲音按鍵,能夠持續和老師一起玩有聲書後,老師再利用玩偶、圖片、兒歌搭配繪本讓昶昶對故事產生興趣,幫助他理解,漸漸地,昶昶專注的時間拉長了,認知能力提升了,甚至會主動翻頁期待老師繼續說故事、與老師分享在繪本上看到的東西,在在表示他對繪本內容很有興趣。
粗大動作能力也是昶昶需要加強的部分,老師會在課程中安排跳格子、丟球等遊戲,某次上課老師發現昶昶的跳躍能力突然進步很多,一問之下,原來那陣子他常常看到電視上播放流行舞曲「星期五晚上」,還會主動跟著歌手跳16蹲的動作。日常生活中能引起孩子興趣的活動就是最好的練習。
媽媽還跟社工分享一件可愛的事。昶昶是個怕生的孩子,課程初期,對於家裡突然出現陌生人,都會想要躲起來,隨著啟蒙課程持續進行,昶昶開始會期待上課,會主動去位置上坐好乖乖等待,下課時還會心情不好,依依不捨呢!
「主動」是昶昶最明顯的轉變,這個過程,帶給家長無比的勇氣,也讓救世會更有信心持續提供服務,幫助更多需要早療的孩子。